坐月子期間進補需有度 產后飲食莫忘4原則

在月子里婆婆都會給我們煮一些很滋補的東西給我們,但是進補的時候也應注意不要大吃大喝,應注意合理的膳食,下面介紹一些月子期間進補的一些方法。
為了補充媽媽在分娩過程中的大量消耗,產后飲食自然應以富于營養、足夠的熱量為原則。打算自己哺乳的新媽媽每天所需的熱量為3100卡,而喂配方奶的新媽媽約需要2400~2600卡的熱量。
但對于剛生下寶寶的新媽媽來說,身體仍處在極度虛弱的狀態,同時腸胃的蠕動也較差,對食物的消化與營養吸收功能尚未恢復。進補要考慮身體狀況,更需要注意針對性。
產后第一、二周的主要目標是“利水消腫”,使惡露排凈,因此絕對不能大補特補,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還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兒、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油湯最好要少喝,湯中的油多了,奶水中的脂肪量也會增加,新生兒的消化功能還不完備,奶中過多的脂肪有可能會使寶寶拉肚子。
經過前兩周的調養,這個時候媽咪的身體可能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哺喂母乳的新媽媽除了自身營養外,還要兼顧寶寶的健康。所以我們在第三周的時候要注意多攝取高蛋白的食物以保證母嬰的健康,同時第四周要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幫助新媽媽促進食欲,防止產后便秘的發生。
以上一些進補的方法媽媽可以參考一下,按照這些調理一下,那么產后飲食又應該注意一些飲食的規則呢?下面介紹給大家。
精是指量不宜過多。產后過量的飲食除了能讓產婦在孕期體重增加的基礎上進一步肥胖外,對于產后的恢復并無益處。如果您是母乳喂養嬰兒,奶水很多,食量可以比孕期稍增,但最好以增加1/5的量為宜;如果您的奶量正好夠寶寶吃,則與孕期等量亦可;如果您沒有奶水或是不準備母乳喂養,食量和非孕期差不多就可以了。
雜是指食物品種多樣化。產后飲食雖有講究,但忌口不宜過,葷素搭配還是很重要的。進食的品種越豐富,營養攝入就越全面。除了明確對身體有害或無益的和吃后可能會過敏的食物外,葷素菜的品種應盡量豐富多樣。
稀是指水分要多一些。乳汁的分泌是新媽媽產后水的需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產婦大多出汗較多,體表的水分揮發也大于平時。因此,產婦飲食中的水分可以多一點,如飲水、喝湯、牛奶、粥等。
軟是指食物燒煮方式應以細軟為主。產婦的飯要煮得軟一點,不吃或少吃油炸的食物,少吃堅硬的帶殼的食物。因有些新媽媽產后由于體力透支,消化系統處于應激狀態,油炸和過硬的食品都不利于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