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很多人都有點緊張焦慮。
恐懼感染新冠肺炎和心肌炎;整天焦慮不感染,不知道什么時候被抓;康復害怕復陽或二次感染……身邊有個朋友,轉陰半個多月了。
但他每天都疑神疑鬼,嘆了口氣,今天懷疑“我還在咳嗽,是白肺嗎?
我們總是轉發關于“陽后運動猝死”和“新冠肺炎后遺癥”的新聞。
此外,他最近經常失眠,面容憔悴,每天心不在焉。我懷疑他是否抑郁。想想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最近的一段話:“中國人民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集體痛苦。許多人感染了奧密克戎,癥狀反應強烈,每個人都能真正感受到如此痛苦的生理感受。
但是,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影響,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過去三年疫情對我們心理造成的傷害是千變萬化的、長期的、深刻的。有多少人,明明身體愈合了,心卻一直無法釋懷,每天都很擔心。
事實上,心態的“轉陰”比身體陽康更重要。
兩天前,《北京日報》報道了這樣的事情。
僅僅20多天后,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就連接了100多條與疫情有關的心理援助。
近五分之一的電話是關于對新冠肺炎感染的焦慮和恐懼。
感染新冠肺炎后,陳先生整天擔心心心心肌炎和猝死。
在過去的半個月里,他一回家就心慌意亂,胸悶不安,坐立不安,不想茶飯。
他先后到醫院心內科、呼吸科等科室就診,但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最后,在發現問題的癥結之前,他不得不掛斷醫院的心理科。
西方現代心理學認為,除了受傷,身體的智力和慢性疼痛主要是由我們的情緒、壓力和心理問題引起的。
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病毒,而是心態。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新冠肺炎的后遺癥是什么?
有網友的回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位網友自述,自從他轉陰后,整個人情緒低落,晚上輾轉反側。
工作時沒有動力,渾渾噩噩,腦子里充滿了后遺癥的焦慮。
當他想到未來與病毒共存時,他會反復感染,他會感到絕望。
有一次,他喜歡攝影,打籃球,爬山,整個人對生活充滿熱情?,F在他很死氣沉沉,除了工作,幾乎不出家門。
如果一個人長期被負面情緒包圍,他只會陷入精神內耗,慢慢拖垮自己。
事實上,良好的心態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44歲時被診斷為晚期肺癌,醫生認為他活不了三個月。
然而,多年后,他奇跡般地康復了,
談到自己的抗癌經歷,凌志軍直言不諱地說,良好的心態很重要。
手術后,他帶著全家搬到郊區休息,那里有新鮮的空氣和悠閑的時光。
他有規律的作息,從不熬夜,沒事曬太陽,內心充滿了平靜和溫暖。
他經常和兒子一起看郭德綱的相聲,在電視機前笑。
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他的身體開始慢慢好轉。
你的心態是你身體的主人。
假如能保持好心情,想得開,活得透徹,就很難被疾病打敗。
三年疫情是一場大考,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挫折、打擊和磨難。
但幸運的是,我們都依靠自己頑強的意志力。
曼德拉有句名言:“人生最大的榮耀不是從未失敗過,而是每次失敗后不斷崛起。
既然我們沒有被病毒打倒,我們就必須活得更燦爛。